近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“兩會”,成為各家媒體關注的焦點。全國人大代表、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、軟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仲雪卻幾乎沒有接受媒體的采訪,一如他慣常的低調。
但同時,他卻一口氣向全國人大提交了七份議案。除了反映其所在輪胎行業(yè)的一些焦點問題,如輪胎試驗場、綠色輪胎、電子標簽等,這些議案還涉及到汽車替代燃料、高速公路收費政策、民營研究機構發(fā)展等。
據記者了解,這些問題,有的是他自己長期思考的結果,有的則是與有關部門溝通后提出的。
關注輪胎試驗場缺失
在袁仲雪今年提交的七份議案中,其中較受媒體關注的是一份《關于加快輪胎試驗場建設的建議》。
實際上,袁仲雪關注輪胎試驗場的事由來已久。他在議案中流露出的深切體會,其實也是中國整個輪胎業(yè)界的切膚之痛。
2013年,中國輪胎產量達到空前的5億條,約占全球總產量的1/4,中國當之無愧地成為全球第一大輪胎生產國。然而,這樣一個輪胎生產大國,卻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全國性的輪胎試驗場。
輪胎試驗場是輪胎新技術、新產品實驗檢測研發(fā)的重要手段,也是一個國家檢驗并提高輪胎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的重要途徑。由于沒有試驗場,中國在輪胎強制認證及檢測等方面的標準迄今只能模仿國外,它制約了輪胎產品認證和檢測標準的制定,妨礙了中國對進口輪胎產品的檢測能力,尤其是在輪胎國際貿易爭端方面,中國也難以有足夠的話語權。
據袁仲雪透露,建設輪胎室外試驗場的事,其實在中國已醞釀了近30年,國家還曾為此專門立項,但均由于各種原因半途而廢。國內現已建成的汽車試驗場都是以整車的道路實驗為主,無法滿足輪胎產業(yè)的需要。而受制于土地、資金以及國際認可等因素,盡管國內有些地方也在探索建設,但何時能建成一個全國性的特別是具公共服務平臺性質的試驗場,尚不得而知。
袁仲雪的建議是:在土地供應有保證的地區(qū)先行試點示范,推進輪胎試驗場建設;盡快制定出臺支持室外輪胎試驗場建設的政策;建立第三方開放的輪胎試驗場平臺,面向全行業(yè)開展服務。
視野拓至全產業(yè)鏈
據了解,其實袁仲雪關注的問題,遠遠不局限于輪胎產業(yè)。
他領導的軟控股份,前身是一家校辦企業(yè),在許多人心目中,袁仲雪作為一個長期浸染了“學校氣”的人,更像一個學者,一位博覽群書的教授。他的視野,已經遠遠跳出輪胎的圈子,拓展至更寬、更廣的領域。
這個特點,從袁仲雪今年提交的七份議案中也反映出來。除了關注輪胎業(yè)本身的焦點問題,他也注意到輪胎產業(yè)鏈上汽車、交通方面的諸多問題,還注意到民營研發(fā)機構發(fā)展的問題。
例如關于推廣使用車用液化氣(LPG)的建議。數據顯示,全世界有近1000萬輛機動車使用車用液化氣做燃料,約20個國家在推廣這種新能源汽車,汽車加氣站數量有將近4萬個,車用LPG年銷量約為1700萬噸,年增長率為12-15%。目前,日本、韓國、澳大利亞、荷蘭和中國香港的出租車,90%以上使用車用液化氣作為燃料。
而在中國,LPG的車用用途目前僅占其總產量的3%左右。
袁仲雪認為,中國液化氣資源儲備豐富,目前總產量已達2310萬噸/年,作為一種環(huán)保、安全、經濟的燃料,LPG在汽車上的應用前景廣闊。為此,他建議國家有關部門修訂完善車用LPG產品質量標準,對加氣汽車制造技術給予政策支持,在制造領域推廣加氣車生產,并在公共交通(如城市公交、出租車輛)、物流運輸、民用車輛(普通轎車)“油改氣”方面給予政策支持。
再如關于收費高速公路交通擁堵時段免費放行的建議。袁仲雪研究發(fā)現,國內高速公路由于交通擁堵,已經為經濟、能源和環(huán)境方面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危害,而發(fā)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已經證明,若能在收費高速公路擁堵后實行免費放行,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擁堵的時間成本,并降低交通擁堵產生的危害。為此,他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建議。
將視野拓寬至輪胎全產業(yè)鏈,關注到與經濟發(fā)展密切相關的諸多問題,袁仲雪鄭重而認真地履行了自己的人大代表職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