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手機汽配人

不拿新技術產品進來 外商別抱怨中國市場

作者: 汽配人網 發(fā)表于: 2005-08-17
  有眼光的國外大汽車商應該在中國投放中國人喜歡的車型。不拿新的技術、產品進來,就不能抱怨中國市場

  前外經貿部部長助理徐秉金曾代表中國國家工業(yè)系統(tǒng)參與中國“復關”“入世”的談判。在中國入世兩周年前夕,在向《財經時報》談及中國履行汽車領域的開放承諾以及入世對中國汽車業(yè)的變化時,他的態(tài)度是既滿意,也擔憂。

  滿意的是中國正在認真履行有關的開放承諾,入世也沒有給中國汽車業(yè)帶來很大的沖擊;擔憂的是新一輪汽車業(yè)投資熱,可能引發(fā)產能過剩的危機和由此造成的投資風險,以及中國入世后某些部門非市場化的管理手段。

  外國業(yè)者有兩個抱怨

  徐秉金介紹說,他了解國際上對目前中國汽車業(yè)有兩個不滿意,一是不透明,二是過剩。

  所謂不透明,是指外國汽車業(yè)者想要知道,中國每年進口汽車遞增15%,進口的都是哪些車?都給誰了?是否真的增加15%了?從加入WTO那天算起,每年60億美元進口額的遞增,外國人要求公布情況,要透明。

  所謂過剩,是外國汽車業(yè)者抱怨中國汽車廠太多,擔心都搞汽車會造成滯銷。

  徐秉金認為,現在看來中國加入WTO后,對汽車市場的影響并不太大,抱怨的就是這兩方面的東西。

  對于透明度,應當不是問題,事實上中國已經公布了承諾,至于承諾履行到什么程度,要看市場,看產品自身的影響;至于過剩,現在也談不上,目前汽車市場形勢比較好,不管什么企業(yè)出品的車型,都能賣出去。

  徐秉金說,有眼光的國外大汽車商應該在中國投放中國人喜歡的車型。不拿新的技術、產品進來,就不能抱怨中國市場。中國的市場經濟還處在成長發(fā)育階段,還不完善,國外投資者到中國市場,必須先了解中國文化,了解老百姓的消費心理,不能按自己的觀點來抱怨投資環(huán)境又變惡劣了。

  從中國汽車產品結構來說,中低高檔次的車型都有了。誰對中國汽車市場的認識好,誰就領先;誰光顧眼前利益,沒有長遠打算,即使一時獲益,以后被淘汰也是在所難免,只能怪自己。

  投資過熱要用市場的辦法來解決

  徐秉金認為,面對目前汽車項目一哄而上的局面,只能依靠市場的辦法來解決。

  政府部門應該制定一些指導性法規(guī),給企業(yè)指明方向,要不要干,應該怎樣干。要提醒它們干多了要吃虧,這就是政府的作用,不能強調用審批去限制。特別是搞個零部件企業(yè)、合資企業(yè)都要去審批,這就沒有必要。

  他個人認為,汽車不是所有人都能搞的,暫時拼拼湊湊,利用這個市場的機會干一些也許還可以,但如果沒有大量投入是站不住腳的,特別是沒有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,根本不行。

  加入WTO后,中國車不強調國產化了,把國外先進的東西引進來,變成自己的,在這方面下工夫才行,拼拼湊湊搞汽車,一年搞萬把輛、幾千輛,中國人不是不能搞,但這永遠長不了,質量保證不了,安全保證不了,可靠性保證不了。這種車在市場有一定的影響,賣得挺快,就是因為便宜,適合中國人口味,但是否安全可靠,是否達到汽車企業(yè)的標準還很難說。

  在談及取消非關稅措施后的管理問題,徐秉金認為國外有許多成功的辦法可以借鑒,比如韓國,采用高消費稅等手段抵制汽車進口,私人購車如果不是韓產轎車而是進口車,消費稅要高出好幾倍,另外還要出示每年收入的證明和納稅證明。誰愿意亮出自己的家底?進口車自然就進的少了。

  徐秉金說,以前國務院機電辦發(fā)明的登記制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,“當年WTO談判時,國外的談判對手就問,中國方面答應取消配額了,但采用登記制,我們認為是變相的非關稅措施。我告訴他們,登記制是國際通行的一種辦法,大家都可以采用,中國為什么不行?對方又問中國為什么要登記?我說,登記是為了統(tǒng)計。對方說有海關統(tǒng)計,為什么你們還統(tǒng)計?我說,海關是事后的,我是預先的統(tǒng)計。對方無話可說?!?